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探索数智化背景下产教融合新路径,2025年11月7日,我校新媒体艺术学院会展专业Z23会展二、Z23会展三、24会展一、24会展二等四个班级,共计182名学子,在校长助理兼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张红梅、会展专业负责人邹烨、会展教研室主任田劭唯及专业教师黄兰稀的带领下,赴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展的“老年产业博览会”现场,进行了一场大规模、沉浸式的集中性实践教学。本次活动将《会展概论》、《会展项目管理》、《会展设计基础》三门核心课程的课堂搬到行业一线,是学院推动教学改革、对接产业前沿的一次重要实践。
课堂对接展场:在行业前沿深化专业认知
本次老年产业博览会作为西南地区规模领先的康养产业盛会,汇聚了智慧养老、康复医疗、健康管理、适老产品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,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、多角度观察和学习现代会展业的鲜活样本。

在带队老师的精心组织与现场讲解下,同学们不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者,而是带着专业任务的研究者。《会展概论》的同学重点分析了展会的主题定位、参展商结构与观众构成;《会展项目管理》的同学则聚焦于现场的服务流程、活动策划与运营管理细节;《会展设计基础》的同学则细致观摩了各展位的空间布局、视觉设计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。这种“带着问题看展会”的方式,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,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在真实的场景中变得生动而具体。
聚焦“数智化”与“银发经济”:探索产教融合新课题
院长张红梅教授在现场指导时指出:“老年产业是未来的蓝海,而数智化是驱动其发展的核心引擎。我们带领学生来到这里,不仅是学习如何办展,更是要引导他们思考,会展专业人才如何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手段,服务于国家战略性的‘银发经济’,这正是我们课题研究中‘协同治理’的关键——即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机衔接。”

同学们在现场亲眼见证了AI健康监测设备、VR适老体验空间、云端养老服务平台等众多“数智化”产品与服务,深刻感受到科技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。这促使他们超越单一的会展操作层面,从更宏观的“产业服务平台”视角,去理解会展活动在整合资源、推动产业创新与社会治理中的枢纽作用。
师生共研共学:构建“双师”指导的实践教学新模式
此次活动中,专业教师团队全程参与,形成了“校内导师”与“行业导师”(参展商、主办方)相结合的“双师”指导模式。邹烨老师与黄兰稀老师结合现场案例,即时为同学们剖析项目管理的难点与设计创意的亮点;田劭唯老师则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现场讨论,引导大家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课程理论进行对照和反思。

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种走出“象牙塔”、融入“大市场”的学习方式,让他们对会展专业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同感,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
此次赴老年产业博览会的集中性实践教学,是我校新媒体艺术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。它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,深入践行学校“入学即入行,课堂连市场”的办学理念,更为《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治理研究》这一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证研究案例,标志着学院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