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新媒体艺术学院教师赴京专题调研 共商AI时代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路径

2025年11月24日 19:55  点击:[]

   11月24日至25日,我校新媒体艺术学院组织部分教师赴北京开展学习调研活动。调研团队先后访问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、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,以及字节跳动、网易、知乎等企业,围绕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课程改革及产教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。

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调研团队重点探讨了如何优化课程设置、加强专业建设,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。在与两所高校相关机构的交流中,大家一致认为,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,高校教育更应坚持以人为本,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,包括其思辨能力、人文素养、社会交往能力和提问能力。有培养“鲜活的人”,才能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出高质量作品。

在清华大学,沈阳教授团队的余梦珑博士后以“文理交叉,虚实相合——数据、智能与传播”为题进行了专题分享。据介绍,该团队自2021年起布局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相关研究。已构建规模可观的研究网络,覆盖大数据分析、AI系统开发、多模态创作等多个方向,成果覆盖AI诗歌、短视频、音乐及人形机器人等应用。

在课程设置方面,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开设多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如《人工智能与新媒体艺术传播》《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导论》,注重科技、艺术与人文的融合,引导学生结合AI开展创新实践。课程既强调专业基础,也重视AI工具使用能力,特别加强了提示词训练,以提升学生运用AI实现创意的能力。

在中国传媒大学,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卓介绍了院的课程结构,着重分享了提升学生审美与思辨能力的“大通识课”,以及结合专业与智能技术的“小通识课”,学院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“人的主体性”,推动从个人经验导向转向人机协同优化的能力模型。

新闻播音主持系副主任王青提出,技术迭代更应重视对“鲜活的人”的培养。该系教学课程注重实践,每学期组织学生深入田野采风、开展社会调研,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本质。同时,以齐越朗诵艺术节”“新闻播音主持基本功大赛”“辩与论公开课”等品牌活动为载体,推动“以赛促练、以练促学”,不断贴近融媒体一线需求,回应社会变化。

此次赴京调研期间,学院教师团队还走访了香港理工大学创意科技研发中心、字节跳动、网易、知乎等机构,深入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与人才需求趋势,为探索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提供了参考。

此次调研为学院在课程建设、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参考。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助理游宇表示,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,必须坚持“以人为核心”的教育理念,夯实学生专业基础,强化其不可替代的人文与创新能力,从而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推动艺术创作与传媒实践发展。

(供稿:新媒体艺术学院)

下一条:[喜报]我校学子在第九届米兰设计周——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总决赛中喜获二等奖

关闭